第130章 再来援军_我在大明长生久视
笔词小说网 >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> 第130章 再来援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0章 再来援军

  “怎么就这点人?”李青远远望着城上守军,眸中闪起一抹惊诧。

  杨一清讷讷道:“该不是已经御驾亲征了吧?”

  闻言,李青心陡然一惊,立即驾马接近……

  “止步!”

  一百户拦住李青,警觉道,“你是什么人?”

  “本官是内阁大学士。”跟上来的杨一清解释,道,“威武大将军呢?”

  “什么威武大将军?”这百户负责警卫,并不知内情,满脑袋问号,狐疑道,“你可有证明身份的凭证?”

  杨一清本是带了的,可被张永给收走了,李青又急赶时间,他只顾着跟上一起,却忘了跟张永索要,不由悻悻道:

  “本官杨一清,让你们总兵来见我!”

  “你谁呀就见我家总兵大人?”百户见他二人一副风尘仆仆、狼狈不堪模样,疑心更甚,“你俩该不是走私贩子吧?”

 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把二人绑了,却听稍年轻些的中年人叱道:

  “我奉太皇太后、太后、皇后懿旨,胆敢阻拦,以谋逆论处!”

  这话着实能唬人,百户气势顿时矮了一截儿,可转念一想:不对呀,钦差巡边不应该是奉皇上圣旨吗?

  李青话一出口,也不禁有些后悔,他本能以为朱厚照已亮明了身份,才不经试探便信口胡诌,主要也是急了……

  “这个可以证明我的身份。”

  李青取出牙牌递上。

  这时代,私刻官方印章、伪造朝廷信物可是死罪,百户虽没见过大世面,这个还是知道的,见牙牌不似作假,他忙缓和了下态度,问道:

  “你们要见总兵大人?”

  “是的。”杨一清抢答。

  “总兵大人不在,他前几日率兵演武去了。”这百户负责是的警卫,根本不清楚具体情况,他哪知道自家总兵是跟鞑子玩命去了。

  他只是接到命令,近期要提高防范,别的,一概不知。

  “副总兵也成,参将也成,副参将也罢……”李青迫切道,“总之,我们要见能管事儿的,快带我们去,耽误了大事,你一个人的脑袋可抵不了罪。”

  见他不像演的,又只有两人也翻不起浪花,百户不再迟疑,吩咐属下保持警备,道:“随我来。”

  随着进入防务重地,李青、杨一清的心越来越往下沉,守军太少了,足足少了三分之二,这说明……

  朱厚照真的御驾亲征了!

  小混账,你最好死了,否则我让你生不如死……李青暗暗发狠。

  不过,当务之急是要先知道人去哪儿了。

  百户也一脸狐疑,觉得这次演武阵仗实在过于大了些,不禁泛起嘀咕,请二人进了一营帐,道:“两位稍候,我去通禀。”

  二人无声颔首,待其离去,杨一清沉吟着问:“李先生,你真有三宫皇后的懿旨?”

  “我瞎编的。”李青面无表情的说。

  “……”

  杨一清呆了呆,颓然下来。

  李青拧着眉,道:“你比我先来,可知部分详情?”

  “皇上调集了辽东、延绥、宣府三镇的精锐。”杨一清分析道,“据张永所说,他早在选妃之前就下达了调令,这会儿估计也快到了……”

  说到这,杨一清苦叹道:“但愿他们能及时赶到吧!”

  “战场瞬息万变,须知兵败如山倒,兵力不如对方,兵种不如对方,又是对方最擅长的野战……”李青没再说下去,转而道,“杨大学士,若是皇帝有个意外,谁最有资格接替大位?”

  “啊?”杨一清被惊得目瞪口呆,好半晌,才伴着惊怒低低道,“慎言!”

  “皇帝重要,社稷万民更重要,做最坏的打算很有必要。”李青语气沉重,“一旦出现那种情况,比之正统年间还要严重,皇帝没有子嗣,先帝就只有皇帝一个独子……”

  杨一清道:“情况未必有那么糟糕。”

  “呵。”

  …

  两人静默无言,好半晌,杨一清似是也开始害怕起来,开口道:“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,历来如此……”

  顿了顿,“真若天倾地覆,当由藩王宗室继承……现在说这个没意义,真就是那般,后宫的话语权最大,这可不是外臣搞一言堂,杨廷和也不行。”

  李青道:“一定是在宪宗皇帝后代中挑选,这个总是肯定的吧?”

  “这倒是肯定的!”杨一清点头。

  李青问:“先帝这一辈儿中,谁排行老二来着?”

  朱见深儿子不少,李青也认识几个,不过谁排老几他却不清楚。

  “兴王!”杨一清给出答案。

  莫非他就是嘉靖……李青狐疑,之前在武当山时,在兴王妃那里得知,兴王身体不太好,难道这就是嘉靖修仙的根源?

  却听杨一清道:“人选有很多,到底是父死子继,还是兄终弟及,这个还得看后宫的意见,还得看从哪儿算;

  若最坏的情况发生,那先帝可就绝嗣了,理论上来说,从宪宗其他儿子中挑选也是符合父死子继的,而从皇帝的侄子中挑选一个过继给皇帝,也符合父死子继,从皇帝堂兄弟中挑选则符合兄终弟及……”

  李青听得头大。

  “那也就是说,兴王一脉优势最大了?”

  “未必!”杨一清微微摇头,道,“看似如此,实则最大的可能是从皇帝侄子辈中挑选,过继给皇帝,而兴王貌似还没有孙子,再说……邵贵妃可还健在呢,让兴王一脉上位,不符合太皇太后、太后、皇后的利益,而且……总不能让皇帝绝嗣吧?”

  李青缓缓点头,心里有了个大概,叹道:

  “但愿皇帝没事吧……”

  闻言,杨一清突然有些愧疚,皇帝还一定会有事呢,自己竟也头疼起继承人来了,真的是……有失臣职。

  “但愿吧……”杨一清也轻轻叹息。

  半个时辰过去,一个时辰过去……直到两人耐性耗尽之际,那百户才领着一个将官赶来。

  这将官表现的比二人还要迫切,挥退百户之后,便迫不及待的问:“两位上差,你们可有带援军来?”

  闻言,李青便知这人知道内情,忙道:“他人呢?”

  “去战场了。”

  果然……李青咬了咬牙,道:“在哪儿?”

  “这下官哪知道啊。”这人哭丧着脸,“都好几天了,再说鞑子都是骑兵,战场也是会随之变动的啊……”

  杨一清补充道:“说个大概方向!”

  “应州方向。”

  李青当即道:“速速准备两匹快马。”

  “不,四匹!”杨一清说。

  “你就算了。”李青摆摆手,道,“这里的一二把手都不在,还需你个前三镇总兵主持大局,我一个人去就成。”

  杨一清怔了怔,冷静下来,沉吟道:“战场之上两军对垒,个人不过是蚍蜉撼树,还是带上些士卒吧。”

  他看向将官,问:“守军还有多少?”

  “不足七千人了。”将官叹道,“若鞑子攻来,这个兵力勉强守上一守,可若再分兵出去,万一鞑子来袭……”

  “哒哒哒……”

  急骤的马蹄声打断了将官的话,接着,只听‘唏律律’一阵马嘶,帐帘被挑开,一士兵匆匆进来,道:

  “大人,探马来报,一路骑兵正在快速袭来,不是咱这里的人。”

  “是援军?”

  李青、杨一清同时惊喜出声。

  却见将官一脸惊骇,颤声道:“万一是鞑子假扮,来攻城的呢?”

  二人一呆,继而一凛。

  李青道:“传令快速戒备,走,且去城头一看究竟。”

  说着,他当先冲出去,杨一清紧随其后,临走还不忘催促,“愣着干嘛,赶紧去统筹调度啊,快去!”

  京师来的人就是不一样……这将官小小感慨了下,忙也紧跟着出了营帐。

  李青手持牙牌,自称钦差,一路飞奔上城头极目远眺,不多时,便从一侧看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马。

  粗略估计不下一万。

  旗帜确是大明军队无疑。

  这时,杨一清气喘吁吁的说道:“那是宣府方向,他们没道理这么快啊!”

  闻言,李青头皮一麻:小东西真没了?

  “我操!!”

  李青悲愤至极,额头青筋暴露。

  杨一清也失去了表情管理,可他也明白,现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,眼下这万人骑兵迫在眉睫。

  “本官是内阁大学士杨一清,前甘陕总督,三镇总兵!”杨一清大喝道,“现在起,统统听我指挥,天塌了我杨一清一力承担!!”

  李青胸膛剧烈起伏,近乎失态,他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,可当最坏情况摆在面前时,他还是无法接受。

  冷静,冷静……李青努力平息着激荡的真气,喃喃自语:“马上就要杀敌了,必须恢复到最佳状态。”

  骑兵很快,一刻钟之后便能看清真切了,上万匹马却只有三千余人,只见上面写着‘辽东’、‘宣府’字样。

  正在城头积极调度的杨一清看到这一幕,不禁有些发懵,喃喃道:“这是急行军才会用的下策……莫非真是明军。”

  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,因为一个熟悉的面孔到了城下,并大声喊话:“威武大将军在吗?”

  “是张永!”杨一清忙大声回道,“怎么是你?”

  “你们一急,咱家也急了,恰巧你们刚走辽东援军就到了宣府,咱家挪用了马匹,他们都在后面呢……哎呀,威武大将军在不在呀?”张永急道,“咱家问你大帅呢?”

  见状,李青有种一切都有挽回余地的浓浓的幸福感,道:“他去战场了!”

  言罢,从五六丈高的城头上一跃而下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cics.org。笔词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cics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