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勤王讨逆,大政奉还(下)_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
笔词小说网 > 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 > 第10章 勤王讨逆,大政奉还(下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章 勤王讨逆,大政奉还(下)

  从兵力上来说,讨逆联军七万,朱玫军八万,似乎实力相当。

  但所有人都知道,朱玫的八万大军,四分之三都是临时抓的壮丁,哪里是李业、李克用、王重荣的对手?

  不仅是朱玫绝望,朱玫的手下部属,还有城中军士、百姓,何尝不是陷入恐慌当中。

  一开始,朱玫还想阻拦对方渡河,派王行瑜率三万人,在渭水南岸阻击。

  结果被先渡的李克用麾下大将,周德威部打得溃不成军

  周德威率三千河东铁骑,冲入阵中,亲自摇旗持槊,所当无前,不过两个时辰,就让王行瑜前军大溃。

  也让一侧观望此况的李业为之兴叹

  “周军使真名将耳!”

  只可惜了,人家自青年时就追随李克用,忠心不二,绝不是舞锄头就能挖得到的。

  渡河后,李克用也许是不想在老朋友面前丢了脸面,多次亲自率部冲杀在前,席卷新丰、骊山一带,大军兵临长安城外二十里。

  其中,李业也第一次见到了李克用身侧,义儿军中,一员十七岁小校,原名唤为安敬思,代州人,十二岁时被李克用收养,已经改姓赐名,被李克用认为义子,唤作李存孝。

  只是现在的李存孝,还没有什么“王不过霸,将不过李”的威势,只是尤为善于骑射格斗,故而李克用常常让其充为前军游奕使(斥候),每当战场上发生晚唐五代经典曲目——阵前斗将时,李存孝往往冲杀在前,第一个请命出战。

  李业向来是颇为惜才的,见到这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,虽说已经没有挖墙脚的可能,但还是为之赞叹,当着李克用的面,以长辈身份,赏了副甲胄与对方。

  李克用倒是没什么意见,反而对自己收义子的本事,颇为自豪。当然了,李业的确没有挖墙脚的意思,毕竟如李存孝、周德威,算是李克用一手简拔培养而来,蒙受旧主大恩,就算有朝一日转投过来,那就真真是不忠不义之辈,李业也不会要。

  七万人打到长安城前,连营数十里,李业想起之前葛从周在打岐州城时的那招,让人把营中红、黄绢帛,全部用竹竿挑起,充为旗帜。

  自长安城头望去,一眼密密麻麻,延伸数十里都是旌旗飘扬。

  说是二十万大军,也是绰绰有余。

  顿时城中人心动荡,纷纷各寻出路

  其实这招也就是面对人心、纪律涣散的军队有效,真要是训练严谨的强军,如朱全忠或者李克用,直接就会派精锐出来探虚实。

  但城中的朱玫军不就是乌合之众嘛,更没有出城迎战的勇气。

  这厮也是自知末日将近,干脆放弃治疗,把军队交给天平节度使王行瑜,又逼迫李煴,三日之内,接连封自己为三公、武阳郡王,后来干脆加封绥王、摄政。

  可怜,以他的想象力,就算临死之前想虚荣一把,都不敢自立为帝。

  如此看来,倒是还不如董卓了。

  随后便是窝在皇宫中,日夜饮酒宴乐,再无半点胆气。

  这种情况下,城中军队,哪里还有什么抵抗意志?

  外城军队,直接大规模投降,自军使以下,全部弃甲,只有城内,还有朱玫一万本部,还勉强有些纪律,以及天平军节度使王行瑜,尚有兵力。

  但王行瑜哪里愿意给朱玫陪葬呢?

  李业在城外竖旗三日以后,长安城内就发生了惊变。

  二更天,夜里长安,却全然不复以往繁华

  王行瑜趁机鼓动军士,众人响应,于府衙之前,聚集数千人

  其人拔刀大呼

  “朱玫擅自废立,为天下所不容,朝廷讨逆大军就在城外,诸位随我,擒拿贼子!”

  “从朝廷者,左袒,为朱玫者,右袒!”

  遂而数千人左袒露臂,以示立场,便跟随王行瑜一起,往宫中捉拿朱玫。

  朱玫闻讯,仓皇想要逃窜

  但此时外有讨逆军七万人马,内有王行瑜相逼,哪里有能逃的地方?

  最后甲胄都没披,慌乱跑入宫中,王行瑜数千人追入皇宫。

  以这些人的尿性,途中抢掠宫室,淫戏侍女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  反正鸡飞狗跳之间,朱玫被逼到内殿,最后走投无路,居然拔刀拿李煴性命挟持。

  结果王行瑜看都没看面色苍白的李煴一眼,直接道

  “篡逆伪帝,本就该杀,胁之何用?”

  随即让众人弓弩放箭,朱玫仅剩的几百亲信伤亡惨重,他本人也受了伤。

  最后朱玫全然疯狂,只得在内殿自焚宫室而死。

  次日一早,王行瑜派人出城请降。

  但李业却直接回绝,要求对方必须解除武装,自己出城来降,才愿入城。

  都做到这个地步了,王行瑜亦无它法,为了保全自己一条性命,只能亲自脱去甲胄,单衣出城请降,数百将佐同样相随。

  李业、李克用、王重荣等人,这才入城。

  于是乎,包括朱玫泾原军八千人,王行瑜天平军五千人,以及朱玫擅自设立的“神策十军”一万多人,剩下临时被朱玫征发的青壮,前两日就开始大规模溃逃,自行解散。除了昨日夜中,因为混乱和兵变,死的千余人外,其余均兵不血刃,俱皆投降。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可笑朱玫,就这点实力,也敢当什么废立天子,专擅朝政的董曹,简直自不量力。

  本来王行瑜还想保存自己的实力,从而和李业等人讨价还价。

  但李业却是半点条件都不讲,只接受对方无条件投降,王行瑜没办法,只好出城投降。

  讨逆军三位大佬自然也不会含糊,兼并藩镇兵马嘛,实在是再熟悉不过的流程。

  泾原军八千人,李业只挑了两千,分予王建和张钧,其余都让给了李克用、王重荣。

  天平军大多是此前王行瑜从关东,郓州、濮州带来的青壮,李业从中挑了一千精壮,其余也让给了各部。

  反而是那剩下还没来得及溃散的一万多青壮,其余各部都不愿要,唯有李业从中拣选三千青壮,编为三都,从本部三千人里,调拨基层军官暂时统辖。

  可怜王行瑜,性命虽然是保了下来,兵马部属却是没了。

  当然,他这个天平军节度使,本来就是朱玫擅自封的官,不受认可的,此前不过是个郓州衙将而已。

  李克用倒是愿意接纳,给他留了两千人马,将之收入麾下为将。

  第二日,李业和李克用、王重荣、崔彦冲、张钧五名节度使,以及诸葛仲方、薛知筹两个节度副使,共同联名上书凤翔报捷。

  请天子还驾长安

  至此,持续了半年的朱玫之乱,落下帷幕

  十二月,在光启二年到来之前,天子李儇回到了长安城中。

  受命诸道行营都统制李业,率众将出城迎接,并于殿前,交还天子符节,主动辞去都统职衔,并遣散薛知筹、张钧、王建等下辖兵马,只留本部三千骑兵以及新招募的四千新卒。

  还将李茂贞、杨晟两名神策军将领的指挥权,交回杨复恭手里

  这二人跟随李业出征时,不过三千多人,现在收复了长安,一路招降纳叛,已有过万,相当于李业帮中枢重建神策军了。

  如此高风亮节,让朝野上下都为之兴叹

  天子李儇再三挽留,希望李业能留在长安,担任平章军国重事,主持朝政。

  但都被李业辞去

  笑话,李儇可能是真心话,但看不见杨复恭、李克用、王重荣几人在一旁的脸色吗?

  朱玫前车之鉴,这是非地,谁爱待谁待吧。

  既然李业辞去不受,那另一个问题就来了,如何封赏此间平乱功臣?

  李业也好,李克用、王重荣也罢,可都已经是郡王了啊,还身兼各种仆射、门下侍郎、中书令、同平章事,三孤三公的,早已位极人臣

  尤其是李业

  于是,朝中始有请封亲王之议。

  理由也很充足,李业、李克用都是宗室,并无障碍,封宗室旁支为亲王,虽说很罕见,但也不是没有过先例。

  而王重荣,异姓亲王,大唐也是有过的,只是很早了,当年唐初高祖朝时,以江南降唐的杜伏威,就曾封吴王。

  当然,最根本的原因,还是大家都清楚,现在的朝廷,实在是没有东西可以约束收买这些藩镇了,除了爵位,又能怎么办呢?

  而且到了此时,早已是乱世,朝中宰相、宦官如何不知道,比起什么亲王、郡王的头衔,其实实控地盘才是关键。不加封爵位,难道要再让李业、李克用、王重荣加一镇节度使?

  唯独可以尽量缓和的办法,就是既然封,那就多封几个,什么朱全忠、王处存之类,干脆全给郡王,亲王既然要给,也不能只给李业一个人。

  唯有如此,夹缝中的小朝廷,才能勉强在诸多强藩中,踩钢丝般维持下去。

  喜欢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: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cics.org。笔词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cics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