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农业技术(上)_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
笔词小说网 > 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 > 第24章 农业技术(上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章 农业技术(上)

  灵州凉王府内,快满一岁的凉王长子,已经勉强能支棱起来走两步了。

  自从添丁以后,府里就多招了不少使女、婆子,热闹起来。

  后来,敦煌的张氏,东面的细封氏先后被纳入府中,都是王妃崔瑛一手操办。

  虽说只是纳妾,并无聘礼、嫁妆之说,但毕竟都是头面人物,还是有所表示的。

  李业作为整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,当然是有自己私财的。

  不同于此时许多军阀节帅那样,把整个财政系统,视为予取予夺的私产。

  李业在建立了以亲事府、六曹为核心的行政机构后,就把私财和公产分得清楚。

  包括税收、官产,都是归入户曹的公库。

  而李业本人,以及一众妻妾家属的开销,则完全从王府私账上走。

  唐代典章,本来就对亲王每年的食禄有具体规定,以李业的级别,按制虚封一万户,实封八百到一千户。

  也就是说,每年应该有一万户的税收,是直接纳入李业私产,另外还有八百户,作为李业本人的佃户。

  算起来,每年有五万斛以上的粮食收入。

  但实际上,一方面,李业并不需要这么多粮食,他又不吃,另一方面,对于他这种政治野心比私欲大,权欲比物欲大的人而言,有这么多钱粮,还不如多养点兵。

  于是乎,李业主动把按制度应该归自己的那份,交了出来,作为公库收入。

  但王府总是得开销啊?怎么办呢?

  李业当然不至于委屈了自己,他把从朝廷得到的赏赐,以及此前杨复恭贿赂的财帛,加上崔瑛的嫁妆,折为五万贯股本,主导了户曹挂牌,在灵州和凉州经营的西域贸易,和茶马商道。

  仅此一项,每年入供王府,就有一万贯以上。

  除此之外,王府虽然放弃了每年食禄的抽成,但盐铁专卖,却是有一成利的。

  两边加起来,供应几千人的开销不成问题,而事实上,此时的凉王府,也不过二百多人而已。

  李业这样做,不仅是出于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滋润,更有一番引导倾向。

  他向来鼓励蜀中富商,以及西域商队,来灵州投资,自己当然要做出表率,凉王自己的介入了生意,并且占有股份,便能让其他商人安心。

  同时,李业虽然放弃了虚封的一万户食禄,但却没有放弃自己实封的民户。

  而是把自己实封于灵州的八百户,组织起来,就在新开掘的灵州渠道沃土上。

  虽然这八百户百姓,其实并不会供应多少钱帛粮食,李业甚至还大手一挥,免了他们三年租税。

  而则八百户百姓,唯一要做的,就是作为李业的“试验田”,尝试种植一些新作物,或是改良耕种方法、技术,作为实验。

  比如袁袭组织侍卫右司名下的商队,刚刚从西域花大价钱引进的,两百多斤棉花籽。

  这种作物虽然此前在关内也有过零星种植,但技术都不成熟,农民们对其习性也不太熟悉。

  其实就连李业自己,一个现代零零后,还是南方人,对棉花的认识,也就局限于中学课本上几句话罢了,至于真正的习性、种植技巧,此时代的棉花品种与他后世在电视上见到的,肯定也不是一回事。

  对此,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了。

  李业只能指出一个大方向,他让自家妻妾三人,亲自操刀,缝制了几套里外用麻布两层束紧的衣袍,然后在往里面填充棉花,虽然这些棉花都还没有完全脱籽,没办法纺织,但却可以用为填充料。

  立即就制成了几套新的棉服,交给帐内府亲卫尝试

  果然防寒能力,要比以往,只是在其中塞些布絮、茅草的士兵冬装要强得多。这毫无疑问,能大大提高将士们在冬季,尤其是北方的作战能力。

  而且若能普及到百姓,亦是一项德政。

  初春时节,冬雪刚刚开始融化,整个凉国十五州的百姓就忙碌起来。

  凉王非常重视这一次春耕,给各地布政使、刺史、知县的工作考核指标,第一项就是粮食。

  去年年末,随着户口统计一起完成的,便是授田,每户按照青壮男女劳动力,划分田亩。

  除了刚刚开辟了大量河渠旁肥沃土壤的灵州外,其余州县都没有什么问题。毕竟西北本来就是地广人稀,多年战争动荡,全天下的老百姓,都太渴望安稳了,只要有安定下来种地的机会,再沉重的税赋,都能让他们接受。

  何况李业的税赋并不重

  为了鼓励农业生产,李业将对河陇杂蕃,以及宥州党项战争中,获得的大量牛羊,尤其是牛,作为惠民政策,租借给百姓。

  百姓只需要缴纳四年的租金,便能得到所有权。

  虽然,这些牧民手中的牲畜,其实不一定适宜于农耕,但若善于调教,还是可以一用的。

  而民众们也很有智慧,相较于昂贵且不好调教的成牛,他们更喜欢从官府手中直接购买便宜,且能慢慢饲育的牛犊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统筹全国民政工作的张承业,多次亲身跑到灵州乡野间调查,发现了这个情况,一回过头,就把李业定下的政策又改了。

  对于愿意租买饲养牛犊的民户,可以选择不用还钱或粮食,一文钱不掏的拉走。

  而是干脆租买两头,或是与亲戚、邻里一同租买,然后待饲养长成后,向公家偿还牛犊即可。

  除此之外,牛死之后,肉公家不要,但牛皮和牛角,必须低价卖给公家,这些都是此时军队的战略资源。

  李业听闻,抚掌赞叹

  其实这是当年汉武帝,在上林苑让百姓养鹿的故智。

  同时,李业也意识到,许多事情,自己还是不能干坐在王府里,应该定期出去看看,一则体察民情,二则也是给地方官们上上压力。

  黄河平原,塞上江南

  自从唐徕渠和汉渠修复工程,完成了第一期后,整个灵州城外都变得繁荣起来。

  李业轻车简从,把孩子留在府中,却是和自家夫人崔瑛和两个妾室,一起去城外庄园踏青。

  所谓城外庄园,便是李业实封的那八百户

  说起来是踏青,其实崔瑛如何不知道,自家夫君这是耐不住想看看,此前千叮咛万嘱咐的棉花,还有水稻的种植。

  一行车马并不多,只有四五辆,但左右却是五百多骑的两府亲卫寸步不离。

  到了地方,李业一下车,便连老婆都顾不得,先往庄内田土跑。

  看得身后妻妾一阵笑言

  新纳的细封氏女,本无大名,嫁过来后,李业便给他取了个茗字,唤作细封茗。正是二八年华,少女嫣然,虽然没有崔瑛的成熟姿色,却显得俏皮可爱,别有一番有趣。

  而且胆子颇大,比起之前进门后,一直诚惶诚恐,逐渐适应后方才安然的张嫣,这少女简直是自来熟,也颇得同样性格开朗的崔瑛喜欢。

  少女见李业一下车,边去看庄稼,不禁对两个姐姐气恼打趣道

  “大王说是踏青,不知道还以为来种庄稼哩!”

  二女闻言也是婉然而笑,不过心思细腻的张嫣却是娇叹

  “当世诸侯无数,恐怕再也找不到一人,像大王这般重视稼樯吧?”

  而李业却是顾不到妻妾们的打趣,而是让人连忙招来庄园里的管事,一个张承业派来的内宦。

  “我此前交代的那几件事办得如何了?”

  “奴婢省得!棉花、水稻,还有大王所言的堆肥之法,都已用上,还请大王移步......”

  喜欢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: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cics.org。笔词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cics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