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中原豪杰尽登场(上)_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
笔词小说网 > 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 > 第35章 中原豪杰尽登场(上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5章 中原豪杰尽登场(上)

  由于某个人的挖墙脚,导致此时的朱温手下,并没有多少显眼的文官人才。

  直到数月前,柳璨拜谒,作为第一个投奔朱全忠的名门嫡系子弟,得到了重用。柳璨其人,也的确是有能力的,担任朱全忠参军后,一直署理军中后勤,以及汴州财政。

  宣武军辖地,虽然富得流油,但问题也很多,这也是朱全忠求贤若渴的原因。

  人多了,民政难度自然随之而来,如何经营大运河这个商路,也是个大问题。柳璨带着其他几个,朱全忠麾下的文官,替宣武军建立了一套适宜的税收系统,恢复了两税法和盐铁专卖。

  仅此一项,每年至少能给朱全忠,增加近二十万钱帛的收入。

  朱全忠敢做这个老虎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  而朝廷此时送来的忠武军节度使称号,亦是颇为及时。

  因为此事的朱全忠,虽然辖地横跨三镇,可除了宣武军,其他两镇并没有完全掌握,忠武军的蔡州,现在还被秦宗权盘踞,义成军的濮州,则是原天平军节度使曹存实帐下,现节度使朱瑄占据。

  (上一章搞错了,朱温兼义成军不是天平军,天平军治所郓州,是朱瑄的地盘)

  如今三镇名分都拿在了朱全忠手里,结束了对时溥的战争,他打算掉过头来,对付秦宗权和朱瑄,将此二人彻底荡平。

  数日后,南征的庞师古、氐叔琮二人,率大军回师。

  此战宣武军两万余,和时溥在宿州,围绕着运河中段的控制权,打了大半年,最终以朱全忠的胜利告终,宿州落入宣武军之手。

  时溥一方面因为损兵折将,同时北面平卢镇也开始屯兵谋图密州,只能先忍辱吞声,先和朱全忠停战,让出宿州。

  朱全忠专门摆宴迎接氐叔琮、庞师古二人凯旋。

  这二人和朱珍,算是此时朱全忠麾下,最受倚重三名大将,都有独当一面之才,尤其是氐叔琮,治军严谨,性格和杨师厚颇为类似,其所辖五千军士,为朱全忠专门赐军号“神捷”。

  就在这上下同乐之时,一封从北面疾驰而来的军报,却是敲响了夜里汴州城的大门。

  李克用领三万大军,并与魏博节度使韩简盟约,要共同南下,讨伐朱全忠!

  代王李克用到底还是没有忘记,上源驿的那把大火,以及惨死的史敬思等将昂,寻仇而来了。

  至于魏博节度使韩简,则是奔着吞并天平军而来

  朱全忠原本双喜临门的心情,戛然而止,慌忙检点军队,准备北上迎战。

  同时上书朝廷,申斥李克用。

  李克用在此之前,也已经向长安上书多次,弹劾朱全忠,提及上源驿之变首尾。

  按理说人家兴师问罪,也算理所应当

  但消息传到长安,朝廷和监国李杰是怎么做的呢?

  申斥李克用,还取消了李克用的太尉头衔。

  这番操作不仅让一众藩镇都看愣了,也差点气炸了李克用

  朱温反而松了口气,得到朝廷的大义支持,许多事情反而好办了。他立即联络泰宁军的朱瑾,和天平军朱瑄二人,希望共同抵抗李克用。

  朱温本人,虽然和朱瑄、朱瑾兄弟同姓,但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,所谓唇亡齿寒,“三朱同盟”很快就在压力下达成共识。

  光启三年九月末,李克用率三万河东军,与韩简两万魏博军抵达曹州城外。

  朱全忠亲领三万五千宣武军,加上朱瑄、朱瑾两万人迎战

  这样的战争规模,于此时军阀混战的藩镇间,确实少见。

  曹州位于黄河南岸,便是后世的山东菏泽(曹县就在这)

  是中原地区的战略重镇,秦末定陶之战发生于此,说起来,曹州还是黄巢的老家。

  只是现在,由于处在义成军对抗北面魏博军的一线,早被战争破坏得不成样子。

  双方十万大军汇集于此,一时间烟尘遍地,望眼无边,南北连营,俱皆数十里。

  不说其他,每天为了烧火砍的柴木,都是一片森林。

  也难怪古人都把两军交战之地,叫做沙场,确实是寸草难生。

  “代”字大旗下,今年刚满三十的李克用,一身明光铠和虎皮大袍,显得威风凛凛。

  身侧周德威、李嗣源、李嗣昭、李嗣本、李存信、康君立诸将,分列左右。

  后面是六千河东铁骑,以及河东、代北、昭义军三镇抽调而来的两万多步卒。

  在当今天下的众多藩镇里,李克用保有的骑兵数量是最多的,大约万骑。

  这是因为他自己是沙陀部首领,故而可以直接征调族中的沙陀骑兵参战。

  但与很多人印象里不同,其实沙陀骑兵并不是那种党项、契丹一带的游牧散骑,而是和中原藩镇一样的建制骑兵,尤其是入主河东以后,李克用骑兵就继续扩张,不只是党项人,也有大量汉人。

  因为山西北部,本来就是民风尚武的骑射之乡,无论汉蕃,都是优良的骑兵兵源,这一点倒是和李业的西北类似。这决定了他们的战斗力很强,数量又多,是李克用手中的王牌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鼓声隆隆,数千骑兵掀起的烟尘,遮天蔽日,河东骑兵都是一人双马,这六千骑便是一万两千匹战马,声势浩大,不比几万大军来得差。

  数千根树立起来,丈余马槊,犹如钢铁森林一般令人看着发怵。

  作为李克用军事集团的核心,河东骑兵装备相当精良,尤其是其间最精锐的“鸦儿军”,每人着双重铁甲,马槊、战锤、强弓,武装到牙齿,几乎是人形坦克。

  (马槊不是什么营销号说的牛逼轰轰,十分昂贵,就是对长于一丈,首部形似短剑的骑兵武器统称,在战场上属于消耗品,加强版长矛,价值也就和陌刀差不多,远不及战马珍贵。只是互联网古早时期,有部叫《家园》的小说引用错误,不知怎么就流传开,变成只有武将才能用的珍贵物品了。)

  这也和李克用控制了昭义军的冶铁重镇,潞州和磁州有关。

  朱全忠这边,同样是精锐尽出,他自己的直属精锐部队,称为长直军,指挥使一直由他亲自兼任,实际指挥,也一直交给亲信寇彦卿,为直指挥使。

  人数不算多,左右两都加起来,也就三千人,但都是铁甲精锐。

  后来攻打秦宗权时,于许州投奔朱全忠的将领王重师,因为战功卓着,为朱全忠赏识,担任精锐部队拔山都的都将。

  王重师以拔山都为核心,组建了长剑军,同样也是朱全忠手中一张王牌。

  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这支部队的作战方式——重甲步兵

  所谓长剑,其实说的便是双手破甲长兵,包括陌刀、长斧,以及类似于欧洲中世纪大剑的一些武器。

  此军拢共两千四百人,也都是重甲长刃,专门用来破阵、守阵。

  除了朱温,不远处驻扎的天平军朱瑄,同样有一支唤作落雁都的精锐部队。

  可以说,这一战,十万大军汇集,绝非是什么菜鸡互啄,乃是棋逢对手、将遇良才。

  两军鼓声响起,很快李克用这边,骑兵当中,就有数十骑主动请战,跃马而出。

  宣武军这边也不甘示弱,诸多将佐纷纷请战而出

  一名年方二十的青春骁将主动请缨

  “还请大人观孩儿威慑敌胆!”

  李克用爽朗大笑

  “好!来人,上酒壮行!”

  那小将却是直接马上拱手道

  “还请大人先热酒相待,孩儿去去便回!”

  李克用闻言,先是一愣,才反应过来,笑着道

  “你这是要学关云长啊?好,有志气!”

  其人,正是去年李克用才收的义子,原本叫安敬思的,如今唤作李存孝。

  宣武军方面,见对方不过一年纪轻轻的小校,都觉得李克用太侮辱人。

  一名手持马槊的宣武军都将打马而出

  “那小子,某不斩妇孺,现在逃回阵中,还来得及!”

  话音刚落,便引起身后诸多士卒哄笑

  李存孝银白色明光铠和胯下白马,在阳光下尤为刺眼,都懒得骂回去,直接挺槊直驱而去!

  那都将见状,才连忙反应过来,策马前驱

  两骑交错,都将执槊相刺,三尺长的钢制槊首距离李存孝不过一个马头的距离,却见其人马术了得,一手还擎着槊,一手竟然就这样抓住马缰,翻身而起,藏于马鞍之下而不落地,躲过扫来的马槊。

  行云流水的操作,引得身后河东将士俱皆喝彩

  都将愕然,再想收回槊锋再刺

  结果此时李存孝已经打马到了他的身后,两手空开马缰,只凭借双腿控马。

  竟是一手擎着马槊,一手还抽空从鞍下抽出横刀

 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,李存孝左手持刀,直接格住从前方刺来的马槊

  “锵!”

  居然单手便格住了对方一丈长的马槊,动弹不得!

 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

  要知道一柄长槊可有十几斤重了,长度摆在这里,被人奋力刺来,这个加速度,一般人都得双手持长兵格挡。

  而李存孝居然一手持刀格之,可见其力

  但还没等众人慨叹,李存孝右手的马槊已经随即而出,就在那都将被挡住的当口,宛如锁定了目标的毒蛇般,悚然刺去

  “吁!”

  那都将慌忙间想弃槊打马而逃,但为时已晚。

  白刃染血,破体而出,犹如串葫芦一般,直接被人挑杀于马上!

  “万胜!”

  李存孝身后,欢呼声犹如海浪,一下子涌了起来

  他得意扬槊勒马,将尸体置于地,又让身后来人吧头颅砍了,亲自用长槊挑起,于两军沙场之前炫耀了一番,才打马而归。

  李克用见之,大为欣喜

  “果然,其酒尚温!好!来人,将我的雪驰驹赐予存孝,另赏绢帛五百,铜钱千贯!”

  至于朱全忠那边,则是大为恼怒,这种两军皆是精锐的情况下作战,士气是最重要的。

  所谓临阵斗将,争得便是这口气

  可事实是,虽然朱全忠手下良将并不少,可在个人勇武上,能与李克用麾下那些个义子们匹敌的,还真没几个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果不其然,接下来的阵前挑战,李克用也不拿李存孝一个欺负人。

  李嗣源、李嗣昭、康君立诸将先后登场,河东军无一败绩,宣武军数将折戟于前,引得两军哗然,连宣武军军阵之中,都有不满之声。

  正在朱全忠迁怒于诸将时,氐叔琮主动建言道

  “末将麾下有一年轻小将,同样骁勇,不比那李存孝差上半分,或可为大王分忧!”

  朱全忠闻言也没当回事,自以为是对方应付之词,便挥挥手

  “那就让他上来看看吧”

  不久之后,一名同样二十出头,身上只是不起眼的两挡铁甲,甚至连披风都没有,胯下枣红大马的年轻小校前来谒见。

  从打扮上看,对方大概率也就是个队正之类的基层军官而言,许多将佐都为之皱眉。

  唯有朱全忠看去,其人身姿雄壮,高八尺,一双虎目圆睁,颇有气势。

  稍稍打量,却是主动起身笑道

  “小兄弟何名,哪里人氏?从军多久了?”

  那小将下马拱手,铿锵做声

  “末将王彦章,郓州人氏!自大王征讨黄巢以来,大小三十五战俱在!”

  朱全忠闻言肃穆起来,却是主动扶住对方

  “原来是当年的老弟兄,未能认出,是全忠过失。”

  王彦章正色拱手道

  “末将闻大王相诏,原为前驱!”

  “好!”

  朱全忠击掌赞叹,当即大声招呼

  “取我日常所用的那套鱼鳞明光铠,还有马槊来,赐予这位壮士,此战之后,无论成败,只要竭力,我升你为都将!”

  没成想王彦章却是严肃回道

  “既然无功,焉可言赏?还请大王稍待!”

  朱全忠闻言赞道

  “为将者正该如此,来,本王给你着甲!”

  说罢竟然真的亲自走过来,拿起侍卫递来的甲胄,给王彦章换上。

  王彦章本是知恩图报的汉子,见此状况,虽是一言不发,心中却已然下定决心。

  良久之后,却见宣武军中一骑打马而出

  对面河东军、魏博军俱皆哄笑

  “何人又来送死?”

  “郓州王彦章,可敢一战!”

  喜欢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:太宗之后,再造大唐书海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cics.org。笔词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cics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